English

两岸学者,互学共进

2000-07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傅璇琮 我有话说

八十年代中期,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开始编纂《全宋诗》,我应邀参加编纂整理工作,在这时,始得悉台湾学者也正在从事这一项目。当时我很惊讶,因《全宋诗》的规模是远远大于《全唐诗》的,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之所以有决心、信心来做这项工作,是因为得到国家教委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,才能组建一个机构,并有足够的经费,得以联系各方学者共同合作,而台湾的学者,据说是全凭个人来作的,这实在是难以想像。后来又听说,台湾的这项工作,是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高评先生发动起来的,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张高评先生的学术声名。

1990年秋,我去成都参加四川大学举办的宋代文化学术研讨会,得识张高评先生。在这之后,我就陆续读到他的论著,几次在大陆举行的学术会议上见面叙谈;他后来还特意把我的《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研究资料汇编》介绍去台湾重印,这是我的著作在台湾印行的第一部。1999年9月初,我应台湾清华大学之邀,去该校中文系讲学,张高评先生知道后,于十二月上旬,约我到成功大学作一次讲演,还陪我到台南一游,说台南是郑成功打退荷兰侵略者、收复台湾的起点站,因而也是台湾文化的发源地,很值得一看。我对台南的特有风情很感兴趣,在那边虽只停留三天,但回到北京后总是不能忘怀,这之中也确含有我们二人在学术上的交往之情。

在台南时,张高评先生就对我说,北京大学孙钦善先生约他将其历年来的宋诗研究,集其精萃,重撰一书,列入《宋代学术研究从书》,由沈阳的辽海出版社出版。张高评先生希望我为他的这部新著写一序言。我当时听后,确有愧不敢当之感,因我近二十年来,除了参与编《全宋诗》,对宋代文学未用过力,而张高评先生的宋诗研究,实已体大思精,由我撰序,洵不相配。后来张高评先生把这部《宋诗特色研究》寄给我,我仔细拜读,则深有启发,相信这部专著面世后定会受到大陆学界的关切、注意。这里我仅以自己的力之所及,对张高评先生的治学路数,略述两点心得。

一是张高评先生对宋诗的研究,一开始就能抓住要害,站得高,望得远。我很赞同书前序言所说:“十馀年来,笔者研究成果,大抵针对宋诗特色致力最多。如此宏观的探讨,是一种‘先立其大’,擒贼先擒王的策略。对宋诗的研究有此大方向、大轮廓,方不致放浪迷失而无所归属;进而因根振叶,穷源究委,立论方有依据。”近二十年来,我们海峡两岸,宋代文学,特别是宋诗研究,之所以开展较快,获有较多的成果,与张高评先生这里所说的树立大方向、大轮廓的研究路子极有关系。张高评先生抓住宋诗特色这一大方向、大轮廓,再进一步从“会通化成”、“新变代雄”、“创意造语”等几个方面对宋诗特色进行面广而意深的探讨。本书的第三个专题,其《宋诗研究的面向和方法》,竟一下子提出一百四十多个研究选题,就是从特色研究的学术创意而来的。这给我们启示,新世纪的文学研究,包括古典文学研究,一定要注意学术理论化态势。二十世纪初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之所以能从传统的格局走向近现代,即归功于当时几位大家在学术思维、理论范畴上的突破与创新。我们作为文学的专业研究者,在研究具体作家作品的同时,确还应当对文学发展在理论上有所探索,既要注意历史的文学进程,又应思考当前的研究现状。

这部《宋诗特色研究》给我另一个启示,就是学术信息的丰厚。书中探讨的重点是宋诗,但其涵盖的学术面,则上起《诗经》、《春秋》,下迄近代诗文,即以宋代而言,又从宋代文化整体着眼,会通于诗话、笔记、书画、杂剧以及儒、道、禅等,来与诗歌作多方面的纵横比较研究。值得注意的是,张高评先生除了古代典籍外,还广泛采录现当代的中外著作,使人大开眼界。我觉得,对新世纪学术研究来说,信息量将是促进发展、提高品位的重要因素,谁在这方面作得富有成效,谁就将居于先行者之列。这之中特别要提及的是,张高评先生对当个大陆的学术成果极为关注,这部《宋诗特色研究》所引用的大陆著作,其面之广实使人惊异,除宋代诗文外,还涉及哲学、美学、史学、伦理学、逻辑学、语言学,等等。这些年来,我因工作关系,还是较为注意大陆的新版社科图书的,但张高评先生所引及的好些书,我却连书名都没有听说过,而这些书看来是颇可值得一读的。

更使人叹为观止的是,张高评先生所引述的,除专著外,还有不少刊登于学术刊物的单篇论文,而这些刊物,其面之广,竟扩及于大陆的东西南北。我曾大致翻检,作了记录,发现除通常所见的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、《文学评论》、《文学遗产》及北京的几所大学学报外,还有如东北的《北方论丛》(哈尔滨),华北的《河北师大学报》、《内蒙古师大学报》、《阴山学报》(包头),西北的《西北大学学报》、《人文杂志》(西安)、《新疆大学学报》,南方的《江海学刊》(南京)、《扬州师院学报》、《上海社会科学》、《上海教育学院学报》、《安庆师院学报》、《广西师大学报》、《华中师大学报》,西南的《四川大学学报》,等等。

我觉得这里向我们提供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,就是在人文社科领域中,如何促进海峡两岸学术成果的交流。在这一方面,张高评先生是开启了良好风尚的。我在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执教一学期,对台湾文史学界接触面较广,感到台湾学界对大陆的学术成果是很关切的,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博士研究生,在他们的论文中总要引录不少大陆的专著与论文。我每一读及,一种华夏同胞互学共进的欣慰之情即油然而生。

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友冰先生,于去年下半年在台湾中研院文哲所进行合作研究。他于今年元月返回合肥,即促进这方面的工作。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于今年三月成立海峡两岸唐宋文学研究交流中心,张高评先生与我受聘为中心的研究员。安徽省社科院文学所并制订一项《现代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丛书》计划,准备由两岸学者合作,于今后两年内编一部《现代中国唐代文学研究论文选》和一部《现代中国唐代文学研究著作提要》,这将更好地总结我们两岸学者的现代学术成果。张高评先生在台湾,对宋代文学研究是做了不少工作的。他除了个人著作外,还编了好几部当地学者有关宋代文学研究的论文集。因此我建议,趁张高评先生这部《宋诗特色研究》在大陆的出版,我们可以继安徽省社科院的《现代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丛书》以后,接着再编一部《现代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丛书》,以回应张高评先生推动两岸文化学术交流的挚切之情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